卒终指终养父母郑玄《笺》“我独不得终养父母重自哀伤也”【品评
卒:终。指终养父母。郑玄《笺》:“我独不得终养父母,重自哀伤也。”
【品评】 这是在外服役者悼念父母的诗。诗人哀叹父母辛辛苦苦地养育了自己,当父母有病之时,自己却不能侍候;没有来得及报答,父母已经离开人世,于是诗人深深自责。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此诗为千古孝思绝作,尽人能识。……固不必问其所作何人,所处何世,人人心中皆有此一段至性至情文字在,特其人以妙笔出之,斯成为一代至文耳!”
此诗起二句用了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很深的民俗基础的意象来起兴,因而易使人动情。下面“哀哀”二字重叠,凸显出诗人的无限悲痛。“瓶之罄矣,维罍之耻”,也以日常生活之物为喻,言父母不得终养,是儿子的耻辱,深深自责。“鲜民之生”以下六句言由于父母亡故,自己孤零零地活在世上,聊无生趣。四章写父母抚育自己的艰辛,连用九个“我”字,声调急促,如泣如诉。铺排越繁,诗人的自责也就越深,故姚际恒《诗经通论》说:“勾人眼泪全在此无数我字”。方玉润分析四、五两章也说:“备极沉痛,几于一字一泪,可抵一部《孝经》读。”末二章以山之高峻险阻、风之狂暴猛烈兴起对自己遭遇的哀叹。而山之高峻险阻、风之狂暴猛烈自是心象,在诗人感觉中,父母去世,世界顿然失去了绚烂的色彩,变得阴暗、险恶。“民莫不榖,我独何害”,以夸张的手段强调自己失去父母的不幸。
《诗序》说此诗主题为“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虽然无据,但合于诗意。郑玄《笺》:“不得终养者,二亲病亡之时,时在役所,不得见也。”是联系西周末年至春秋初年形势所作推度之词。诗人父母病故之时诗人不在其身边,是诗人难以忘怀的,也是他痛恨自己的原因。孔颖达《疏》说:“亲病将亡,不得扶侍左右,孝子之恨,最在此时。”故诗人反复诉说不得终养的遗憾,自怨自责,情绪异常浓烈,方玉润“千古孝思绝作”、“一代至文”之评并非虚语。朱熹《诗集传》:“晋王裒以父死非罪(裒父王仪为司马昭所杀),每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受业者为废此篇。诗之感人如此。”
此诗的魅力自在其感人肺腑的情绪,单从章法、表达方式来看,也有特色。首尾各二章重章,皆用兴,前说父母劬劳,后说人子不孝,遥遥相对。中间二章,一写无亲之苦,一写育子之艰。前者承“哀哀父母”,后者承“生我劬劳”。整首诗显得非常紧凑。诗人又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表现自己的情绪。除兴辞、比喻、叠词、夸张,又有铺排,排比各句在意义上又有变化。胡承珙:“首二句‘生我’、‘鞠我’自指初生之时,……以下三句六‘我’字皆相对为义。……至‘出入腹我’,乃承上而总言之。”可见其结构之严谨有法。
大东
有饛簋飧,有捄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睠言顾之,潸焉出涕。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10)纠纠葛屦,(11)可以履霜。(12)佻佻公子,(13)行彼周行。(14)既往既来,(15)使我心疚。(16)
有冽氿泉,(17)无浸获薪。(18)契契寤叹,(19)哀我惮人。(20)薪是获薪,(21)尚可载也。(22)哀我惮人,亦可息也。(23)
东人之子,(24)职劳不来。(25)西人之子,(26)粲粲衣服。(27)舟人之子,(28)熊罴是裘。(29)私人之子,(30)百僚是试。(31)
或以其酒,(32)不以其浆。(33)鞙鞙佩璲,(34)不以其长。维天有汉,(35)监亦有光。(36)跂彼织女,(37)终日七襄。(38)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39)皖彼牵牛,(40)不以服箱。(41)东有启明,西有长庚。(42)有捄天毕,(43)载施之行。(44)
维南有箕,(45)不可以簸扬。(46)维北有斗,(47)不可以挹酒浆。(48)维南有箕,载翕其舌。(49)维北有斗,西柄之揭。(50)
有饛(méng):即“饛饛”,食物盛得很满的样子。簋(guǐ):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两耳,或四耳,方座,有的带盖。青铜或陶制。飧(sūn):熟食。
有捄(qiú):即“捄捄”,长而弯曲的样子。棘:酸枣木。匕(bǐ):勺子或羹匙之类。棘匕,酸枣木作的勺子。以上两句兴辞,以精美的食器、丰盛的食物兴起下东国被搜刮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