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KTV招聘网!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七台河 [切换]
    七台河KTV招聘网 > 七台河热点资讯 > 七台河学习/知识 >  先生说“试着举个例子看看”

    先生说“试着举个例子看看”

    时间:2022-09-18 14:20:35  编辑:快推网  来源:  浏览:601次   【】【】【网站投稿
    先生说:“试着举个例子看看。”徐爱说:“比如现在人人都知道应当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但事实上却不能做到孝顺、尊敬。由此可知,知与行分明是两件事。”先生说:“这种人的知行已经被私欲隔断了,不再是知行的本来面目了。没有知而不行的;知而不行,只是不知。圣贤教育人认识、实践,就是要恢复知行的本来面目,不只是简单地教教如何认识、实践就罢了。所以《大学》给出了一个真正知行的例子让人看,说‘就如喜好美色,厌恶腐臭

    先生说:“试着举个例子看看。”

    徐爱说:“比如现在人人都知道应当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但事实上却不能做到孝顺、尊敬。由此可知,知与行分明是两件事。”

    先生说:“这种人的知行已经被私欲隔断了,不再是知行的本来面目了。没有知而不行的;知而不行,只是不知。圣贤教育人认识、实践,就是要恢复知行的本来面目,不只是简单地教教如何认识、实践就罢了。所以《大学》给出了一个真正知行的例子让人看,说‘就如喜好美色,厌恶腐臭’。看见美色属于知,喜欢美色属于行,人仅仅看见美色就自然喜欢上了,而不是看见之后又另生个心去喜欢;闻到腐臭属于知,厌恶腐臭属于行,一闻到腐臭就自然厌恶了,并不是闻到之后而又另生出个心去厌恶。比如鼻子不通的人即使看到腐臭的东西在面前,鼻子闻不到,也就不会太厌恶,也只是因为不曾认识到臭。就像说某人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一定是这个人已经有了孝顺、尊敬的行为,才可以说他知道孝顺、尊敬。不然,只知道说些孝顺、尊敬的话,难道可以说是知道孝顺、尊敬吗?再比如知道痛,一定是自己经历了痛,才知道痛;知寒、知饥,一定是已经经历了寒冷和饥饿。知行如何分得开?这就是知行的本来面目,不曾被私欲隔断的。圣人教育学生一定是这样,才可以称之为知,不然就是还没有真正知道,可见这是多么重要和切合实际的功夫呀!现在硬要说知行是两件事情是,什么意思?我把知行看作一个整体,又是什么意思?如果不知道我这番话的宗旨,只管在那争论知行是一件事还是两件事,又有什么用呢?”

    徐爱说:“古人把知行说成两回事,也只是让人弄个明白,一边做认识的功夫,一边做实践的功夫,这样功夫才能落到实处。”

    先生说:“这样说就丢失了古人的本意了。我曾经说过知是行的目的,行是知的实践;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成果。如果领会了这一点,只说一个知,已经自然有行存在,只说一个行,知也自然存在了。古人之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只因为社会上有一种人,迷迷糊糊的由着性子去做事情,根本不会认真思考观察,只是昏着头胡乱做,因此必须跟他讲知的道理,他才能行得正确;还有一种人,异想天开,只会空想,全然不肯亲自行动,也只是靠主观猜测,因此你必须跟他讲行的道理,他才能知得正确。这是古人为了补偏救弊不得已才这样说的,如果真正领会了其中的含义,只用一句话就能把知行合一说清楚。现在的人非要将知行分为两件事去做,认为必须先认识,然后才能实践。我现在姑且只讨论怎样做到知的功夫,那么等到真正知了再去做行的功夫;那就终身不能实践,也就会终身一无所知。这不是小毛病,其由来已不是一天两天了。我现在说知行合一,正是对症下药,并不是我凭空杜撰的,知行的本来面目就应该如此。现在如果掌握了知行合一的宗旨,即使把两个分开说也无妨,仍然是一回事;如果没领会知行合一的宗旨,即便说是一个,又有什么用呢?只是在说废话罢了。”

    爱问:“昨闻先生‘止至善’者之教,已觉功夫有用力处,但与朱子格物之训也,思之终不能合。”

    先生曰:“格物是止至善之功,既知‘至善’,即知‘格物’矣。”

    爱曰:“昨以先生之教推之格物之说,似亦见得大略。但朱子之训,其于《书》之‘精一’,《论语》之‘博约’3,《孟子》之‘尽心知性’,皆有所证据,以是未能释然。”

    先生曰:“子夏笃信圣人,曾子4反求诸己,笃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今既不得于心,安可狃于旧闻,不求是当!就如朱子亦尊信程子,至其不得于心处,亦何尝苟从?‘精一’‘博约’‘尽心’,本自与吾说吻合,但未之思耳。朱子‘格物’之训,未免牵合附会,非其本旨。精是一之功,博是约之功。曰仁既明知行合一之说,此可一言而喻。‘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5。朱子错训格物,只为倒看了此意,以‘尽心知性’为‘物格知至’,要初学便去做‘生知安行’事,如何做得!”

    爱问:“‘尽心知性’何以为‘生知安行’?”

    先生曰:“性是心之体,天是性之原,尽心即是尽性,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知天地之化育6。‘存心’者,心有未尽也。‘知天’,如‘知州’‘知县’之‘知’,是自己分上事,已与天为一。‘事天’,如子之事父、臣之事君,须是恭敬奉承,然后能无失,尚与天为二。此便是圣贤之别。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之故,便把为善的心变动了,只去修身以俟命,见得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事天’虽与天为二,已自见得个天在面前;‘俟命’便是未曾见面,在此等候相似,此便是初学立心之始,有个困勉的意在。今却倒做了,所以使学者无下手处。”

    爱曰:“昨闻先生之教,亦影影见得功夫须是如此,今闻此说,益无可疑。爱昨晓思‘格物’的物字,即是‘事’字,皆从心上说。”

    最新便民信息
    七台河最新入驻机构
    155353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