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然即“亦然” 且当作“曰” 造当即“诰”
(9)于然:即“亦然”。(10)且:当作“曰”。(11)造:当即“诰”,即告诫之意。(12)言不自降天之哉得之:当为“吉不降自天,是我得之”。(13)辩:通“辨”。(14)天:当为“丮”,即“执”字。圣王担忧这个问题已经太久了,所以把它书写在竹帛上,雕刻在金属和石头上。在先王的书《仲虺之诰》中说:“我听说夏代的人假托天命,对下面的人发布命令,所以天帝厌恶他,使他丧失了军队。”这是说夏朝的君王桀坚持
(9)于然:即“亦然”。
(10)且:当作“曰”。
(11)造:当即“诰”,即告诫之意。
(12)言不自降天之哉得之:当为“吉不降自天,是我得之”。
(13)辩:通“辨”。
(14)天:当为“丮”,即“执”字。
圣王担忧这个问题已经太久了,所以把它书写在竹帛上,雕刻在金属和石头上。在先王的书《仲虺之诰》中说:“我听说夏代的人假托天命,对下面的人发布命令,所以天帝厌恶他,使他丧失了军队。”这是说夏朝的君王桀坚持有天命,而商汤与仲虺共同来批驳他。先王的书《太誓》里也这样说:“纣非常倨傲,并且不肯侍奉上帝,抛弃他祖先的神灵而不去祭祀,说:‘我有天命。’并且不悔改他的罪愆。上天也抛弃了他而不保佑他。”这是说纣王坚持有天命,而周武王用《太誓》来反驳他。又在三代百国的书中也说:你们不要崇信上天是有天命的。现在三代百国的书中都说天命是没有的。而召公的《执令》也如此说:“要恭敬啊!不要相信天命,只有我们两人执政,不能不互相告诫,好事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都是我们自己求得的。”在商、夏时代的诗、书中说:天命是暴君伪造的。现在天下的士人君子,想要辨明是非利害的原因,对于坚持有天命的人,不能不赶快反驳。坚持有天命的人,是天下的大害,所以墨子反驳他们。
非儒下
《韩非子》里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在战国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儒家与墨家这两个学派凭借自己的理论学说与其核心人物的杰出作用,取得了极大的影响力,当然,两家也形成了互相对峙的局面。在前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墨子的许多主张都是在反对儒家的实践中形成的,不过,那些主张还都是正面的立论,这一篇则集其成,系统地对儒家进行了批判。
延伸阅读:
- 如何管理比自己年长的员工?[图]
- 职场礼仪之握手礼[图]
- 初入职场有哪些注意事项[图]
- 中药材紫珠叶的临床应用与禁忌[图]
- 哺乳时如何才能保住体形[图]
- 以人为镜——人们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图]
- 哪些人不宜吃西瓜[图]
- 一周吃一个汉堡 一年多8kg脂肪[图]
- 进入高原之前的准备[图]
- 巧用易拉罐制电视天线[图]